数智赋能科技 绿色低碳共生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欢迎您参加!
为了促进全国优秀大学生了解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的四个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学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熟悉我院四个重点发展方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环境治理与资源再利用、韧性防灾与能源安全利用”,促进优秀大学生与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和增进友谊,激发专业兴趣和活力,学院将于2025年7月17日-18日举办“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现诚挚邀请广大学子踊跃参加。
一、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1945年创建,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二、学院概况
1.学院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我国近代土木学科发展较早的学院之一,也是安徽省建筑、交通和水利学科的摇篮,同时开创了安徽省工科办学的先河。学院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是合肥工业大学1945年建校创办最早的专业。
学院招收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测绘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智能建造等8个专业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国家综合教改示范专业,下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4个方向。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连续五次通过国家认证;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四个专业先后两次通过国家认证。
学院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能源动力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生;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智能建造等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工程管理(MEM)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围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重大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环境治理与资源再利用、韧性防灾与能源安全利用4个重要发展方向,承担重大项目理论与应用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知名的一流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面向“一带一路”战略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国际班,加强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杜伦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本、硕、博来华留学生数量位居学校前列。
2.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学平台
级别
|
平台名称
|
国家级
|
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
|
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
教育部
|
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
应急管理部
|
非煤露天矿山灾害防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共建)
|
省级
|
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
|
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
安徽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监测工程实验室
|
|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
|
|
安徽省氢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安徽省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
|
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
|
工科力学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安徽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
3.师资力量
人才类别
|
人数
|
人才类别
|
人数
|
教职工
|
229
|
博士生导师
|
45
|
专任教师
|
187
|
教授
|
52
|
战略科学家(院士)
|
5
|
副教授
|
100
|
4.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岩土工程
|
|
市政工程
|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
智能建造
|
|
力学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固体力学
|
|
流体力学
|
|
工程力学
|
|
力学与学科交叉
|
|
水利工程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水工结构工程
|
|
水利水电工程
|
|
港口与海岸工程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
结构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
岩土工程
|
|
智能建造
|
|
不区分方向(非全日制)
|
|
水利工程(专业学位)
|
水资源监测诊断与调控
|
水灾害防控
|
|
水环境系统工程与生态水利
|
|
水工结构安全稳定与智能监控
|
|
水利水电系统工程
|
|
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
(专业学位)
|
城镇给水排水工程与技术
|
建筑消防科学与技术
|
|
环境模拟与CAD
|
|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
|
矿山给水排水工程与技术
|
|
城镇水资源系统工程
|
|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等)
(专业学位)
|
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
|
新能源利用与安全
|
|
燃气储运及城市燃气应用
|
|
零碳建筑技术
|
|
建筑室内外环境及污染物控制
|
|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
工程建设管理(非全日制)
|
智能建造管理(非全日制)
|
5.就业趋势
毕业后,你将面临无限机遇。志于学术者,可继续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加拿大UBC等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探索土木工程尖端领域;渴望实践者,可投身中国建筑、中能建、中电建、中国中铁等大型企业开展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工作;或在住建部、交通部等政府部门施展才华。
三、申请资格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政治表现优良。
2. 申请学生应为2026届相同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
3. 对土木、水利、测绘、力学专业有浓厚兴趣,愿意从事学术研究。
4. 英语水平良好,通过国家四级考试。
四、申请程序
1. 相关电子表格下载
申请者可通过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网站下载《夏令营报名表》(附件1)、专家推荐信(附件2)、夏令营汇总表(附件3)。
2. 电子报名材料提交
申请者将申请材料(1)~(7)扫描件按照下列顺序整理合成一个PDF文件和夏令营汇总表(excel电子版),发送到电子邮箱hgdtmyjs@vip.163.com,邮件主题:2025夏令营申请+姓名+本科在读学校+专业,邮箱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7月14日。
申请材料扫描件整理顺序:
(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需本人签字、院系推荐意见或教务部门盖章)。
(2)本科前两年半成绩单(需加盖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公章)。
(3)专家(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推荐信1封。
(4)身份证、学生证。
(5)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单及其他体现英语水平的证明。
(6)获奖证书。
(7)其他附件材料,包括参与科研项目证明、学术论文等(较厚的出版物等可只提供封面)。
3. 未按要求提交报名材料者,报名不予受理。
五、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工作由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负责,材料审核工作将于7月15日结束。通过审核同学名单将在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网站上公示。
六、日程安排
本次夏令营活动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内容包括线上学术报告、座谈交流等环节,具体日程安排待进一步通知。
七、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为我国新一线城市,是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陆开放新高地、国际化都市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
科教基地: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是全国唯一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拥有多所国家实验室及多座国家重大科学装置,科研实力排名全国前三。
交通便利:自合肥出发,乘坐高铁,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武汉、杭州、济南,3小时到长沙、宁波,4小时到北京、天津、郑州、南昌、福州,6小时到西安、广州、厦门。
环境优美:合肥是全国唯一怀拥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四季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居住环境舒适。获得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十大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美丽城市等城市荣誉。
八、其他
详细信息请关注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http://civil.hfut.edu.cn)网站相关通知。
联系电话:0551-62901736
联系人:陈老师华老师
电子信箱:hgdtmyjs@vip.163.com
QQ群:514808948
附件1.夏令营申请表.doc
附件2.专家推荐信.doc
附件3.夏令营汇总表.xls
附件http://civil.hfut.edu.cn/2025/0623/c8480a31329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