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院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2025年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
26考研全科上岸规划营「择校•规划•备考」

202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序号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导师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部  
01 薄膜中的交换耦合、磁电耦合及其输运性质* 刘伟 赵晓天
02 磁性相变的中子散射研究* 李昺 张志东
03 铁电薄膜和器件的制备与评价 胡卫进 张志东
04 拓扑绝缘体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输运性质* 王振华 张志东
05 低维功能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结构计算 杨腾 代莹莹
06 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张志东 王胜刚
07 功能材料中的相变和电输运性质 任卫军 张志东
  材料结构与缺陷研究部  
08 基于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分析的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马秀良
09 功能氧化物量子材料的构筑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朱银莲
10 钙钛矿氧化物薄膜应变弛豫机制与原子尺度极化特性 唐云龙
11 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在多尺度下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邵晓宏
12 增材制造材料和器件的微观结构与特性 杨志卿
13 半导体薄膜材料构筑与表征* 陈春林
14 材料界面行为多尺度计算模拟* 王绍青 马尚义
15 金属间化合物形变结构 贺连龙
16 钛合金形变与相变机制的定量电子显微学研究* 杜奎
17 先进铁电薄膜功能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电耦合性能的计算模拟 王宇佳
  材料设计与计算研究部  
18 拓扑金属的计算设计及物性探索 陈星秋
19 轴承合金凝固组织计算模拟 陈云
  联合研究部  
20 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材料 刘洪阳 刁江勇
21 纳米能源催化材料与反应过程 齐伟
22 纳米碳基催化材料 刁江勇
  材料使役行为研究部  
23 增材制造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张哲峰 张振军
24 高性能轴承材料疲劳与失效 张鹏 屈伸
25 材料形变断裂机制计算模拟 杨金波 王强
26 3D打印金属疲劳性能 张振军
27 材料损伤愈合机制及抗疲劳制造 阳华杰
  轻质高强材料研究部  
28 钛合金微观组织演化模拟* 徐东生
29 钛合金应力腐蚀的计算研究 胡青苗
  材料动力学研究部  
30 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制备与塑性变形* 卢磊
  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部  
31 微纳器件材料及其服役可靠性* 张广平 罗雪梅
  080502 材料学  
  纳米金属材料研究部  
01 极限尺寸纳米金属研究(一)* 李秀艳
02 极限尺寸纳米金属研究(二)* 金朝晖
03 纳米金属稳定性研究* 卢柯
04 高性能纳米工程合金* 卢柯
05 材料素化* 李秀艳
06 变形纳米孪晶金属结构与性能* 陶乃镕
07 纳米金属的使役行为* 王镇波
08 纳米金属的腐蚀行为* 张波
09 多功能纳米多孔金属* 金海军
  材料动力学研究部  
10 非晶及高熵合金涂层设计、制备、性能及应用* 王建强 杨柏俊
11 非晶制备和性能* 李毅
12 梯度材料的高通量研究* 李毅
13 纳米梯度金属材料 潘杰
14 高耐蚀非晶态合金涂层 张锁德
  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部  
15 先进陶瓷及涂层* 王京阳 孙鲁超
16 超高孔隙率多功能陶瓷 王京阳 吴贞
17 高倍率储能陶瓷材料* 王晓辉
18 超高温材料及防护涂层* 钱余海
19 极端环境陶瓷材料* 张洁
20 航空发动机用环境障涂层的设计与制备 孙鲁超
21 超级隔热陶瓷材料 吴贞
  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22 固态电解质材料与器件* 孙振华 李峰
23 新功能电化学储能器件* 闻雷 李峰
24 碳基高速晶体管器件* 刘驰 孙东明
25 光电化学转换材料与器件* 甄超 刘岗
26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功能特性研究* 曾尤
27 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侯鹏翔 刘畅
28 碳纳米管手性控制机理的原位研究* 张莉莉 刘畅
29 二维材料功能薄膜* 裴嵩峰 任文才
30 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徐川 任文才
31 石墨烯薄膜制备 马来鹏
  生物基材料与仿生构筑研究部  
32 催化材料 张劲松 高勇
33 生物基材料 张劲松 高勇
  联合研究部  
34 高性能热电材料与微型器件* 邰凯平
35 光电杀菌材料* 尚建库
36 高温合金型材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 袁超
37 金刚石薄膜材料设计及其在环境化学领域研究 黄楠 姜辛
38 金刚石硅空位色心光学传感器研究 杨兵 姜辛
  高温结构材料研究部  
39 单晶高温合金成型与组织性能研究 孟杰 王新广
40 增材制造高温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调控 杨彦红 梁静静
41 高纯均质高温合金制备技术 谢君
42 纳米孪晶高温合金 崔传勇
43 抗热腐蚀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及组织调控 侯介山 周兰章
44 难熔金属型芯制备技术研究* 刘恩泽 郑志
45 抗热腐蚀合金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 董加胜 王尧
46 先进高温合金材料设计 楼琅洪
47 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制备 张健 申健
48 含缺陷单晶高温合金近服役损伤行为 王栋
49 高性能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设计与制备 王新广
  轻质高强材料研究部  
50 高强韧钛合金设计及力学行为* 雷家峰 马英杰
51 碳纤维增强高性能复合材料工艺与性能 隋国鑫 林国明
52 核级锆合金研究 李阁平
53 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残余应力表征与调控* 王玉敏
54 粉末冶金钛合金焊接技术研究 徐磊
55 钛合金超声变幅规律研究 柏春光 郝玉林 张志强
56 钛合金点阵材料吸能研究 李述军 郝玉琳
57 650℃高温钛合金性能优化研究* 王清江 刘建荣
58 抗生物粘附材料研究* 张兴 白芸
59 短时热强钛合金板材性能优化 陈志勇
60 钛合金保载疲劳微观机制研究 邱建科
  前沿材料研究部  
61 高性能非晶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张海峰
62 高熵合金设计与制备 王爱民
63 高性能特种碳合金制备* 白朔 吴峻峰
64 镁基轻质材料制备与表征 陈荣石 闫宏
65 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张龙
66 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研发及制备 闫宏
  材料使役行为研究部  
67 复合材料摩擦学 段德莉 高禩洋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先进钢铁材料研究部  
01 轴承多场耦合作用下动态接触行为研究 李殿中 郑成武
02 轴承服役性能考核与评价 李殿中 陈响军
03 特殊钢凝固组织与微缺陷控制 傅排先 曹艳飞
04 轴承钢先进热加工技术* 孙明月 徐斌
05 大型轴承关键制造工艺研究 胡小强 郑雷刚
06 高强钢焊缝组织与性能 陆善平 魏世同
07 稀土金属在特殊钢中的作用机制 栾义坤
  材料制备与加工研究部  
08 轻质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接* 薛鹏 倪丁瑞
09 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化* 刘振宇 肖伯律
10 流程工业成形技术 宋鸿武 张士宏
11 轻质合金异形管件热成形技术 徐勇 张士宏
12 战略性关键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再利用* 何杰 赵九洲
13 焊接接头性能与残余应力研究 陈静 陈怀宁
14 金属循环与材料加工 何杰
15 先进纳米碳/金属复合材料构型设计 刘振宇
16 新型耐高温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 王东
  生物基材料与仿生构筑研究部  
17 热管理材料及工艺 陈继春
18 新型硼基高能粉体研制 张军旗
  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  
19 耐磨耐蚀非晶合金涂层研究* 崔新宇 唐明强
20 TiAl合金高温防护涂层研究 王吉强 熊天英
21 高温防护涂层 姜肃猛
22 耐高温强隔热热障涂层 徐娜
  特种合金研究部  
23 核用耐热钢的设计与组织表征 姜海昌
24 核用铁素体不锈钢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研究 宋元元
25 核级镍基合金带材纳米析出相调控与强化机制研究 马颖澈
26 高等级耐热合金高温变形和断裂行为研究 郝宪朝
27 抗辐照耐腐蚀合金 熊良银
28 高性能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一) 李艳芬
29 高强度不锈钢 王威
30 高强铝合金的组织控制与表征 姜海昌
31 高性能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二) 李艳芬
32 变形TiAl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调控 李小兵
33 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研发 李静
  高温结构材料研究部  
34 难成形高温合金管材成形及机理研究* 张伟红 孙文儒
35 新型高温结构材料与制备 李应举 冯小辉 杨院生
  前沿材料研究部  
36 多孔炭材料的微纳结构构筑 汤素芳
37 生物功能化医用金属材料* 任玲
38 耐海洋环境微生物腐蚀抗菌不锈钢材料研究 杨春光
  材料使役行为研究部  
39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蔡桂喜 张博
  0805Z1 腐蚀科学与防护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01 人体植入微电子材料可靠性 李瑛 马元泰
02 新型缓蚀剂制备与性能 杨怀玉
03 金属基液流电池材料电化学 唐奡
04 电化学材料制备 刘建国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05 材料的力学化学交互作用* 王俭秋
06 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 郑玉贵
07 材料大气环境腐蚀与防护 王振尧 汪川
08 核级奥氏体合金腐蚀、离子释放及产物沉积行为与机理* 吴欣强
09 轻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宋影伟
10 新型轻质合金材料的使役行为及其性能提升方法 许道奎
11 腐蚀损伤行为的仿真模拟 王海涛 韩恩厚
12 含二氧化碳环境中的油气材料腐蚀 刘贤斌 韩恩厚
13 耐磨耐蚀仿生微结构构筑 胡红祥 郑玉贵
14 船用材料耐蚀性设计 马爱利 郑玉贵
15 核用材料服役行为与评价 明洪亮
16 耐磨耐蚀合金开发 王政彬
17 智能防护涂层 史洪微
18 核电结构材料环境疲劳 谭季波
19 材料耐久性防护 王海涛 魏英华
  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  
20 高温防护涂层设计* 朱圣龙 沈明礼
21 热障涂层界面设计及性能调控* 鲍泽斌 董志宏
22 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南海腐蚀行为研究 杨延格
  联合研究部  
23 玻璃固化体焦耳炉电极材料研究* 董俊华 王长罡

注:
1、以上研究方向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带*研究方向要求硕博连读

查看全文 95%
更多考研资讯、考研经验、考研资料等欢迎关注微信公众“今年我考研(jinniankaoyan)”

考研热点

热门课程

考研资料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