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复试工作即将启动,预计今年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和化学(0703)两个学科仍有部分名额可接受调剂部分优秀生源,请有意向调剂我院的考生加入预报名QQ群或通过预报名链接进行预报名。
一、报名要求
1. 初试成绩达到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且符合教育部调剂政策要求。
2. 调剂只在同一学科门类内进行,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学科专业与申请调入我院的学科相同或相近,统考科目原则上相同。
二、申请方式
1. 调剂预报名:符合申请条件的考生可申请加入预报名QQ群:221491975,或点击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预调剂报名链接:https://www.wenjuan.com/s/UZBZJvqarE/
2. 调剂报名:调剂正式报名时间参考国家规定的统一时间,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yztj/),符合申请条件的考生登录系统填报专业志愿,校研招办审核并给考生发送复试通知。
三、特别提醒
1. 我院的调剂预报名仅作为提前了解考生情况和意愿,正式报名、复试、录取均需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
2. 我院公布的缺额情况仅供考生参考,具体指标、原则等请以我校研究生院官网通知为准。
四、咨询方式
电话:025-58139376
联系人:王老师
E-mail: hgxy@njtech.edu.cn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预调剂报名二维码
学院介绍
1、学院概况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渊源于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化工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国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创始人时钧院士是我国化工学科倡导者之一,培养了以18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科学、工程与管理人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A档,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支撑我校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化工原理和化工热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种分离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团队入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5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科技领军人才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95%,具有海外背景的比例达到71%,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0%;逐步形成了以院士、杰青、“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中、青年博士生导师为骨干,海外归国年轻博士为主体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3、科学研究
学院坚持化工学科与化学、材料、生物等学科交叉,首倡并发展了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方向,为我国化工学科的拓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构建高水平多维度创新平台,实现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接共性技术研究,再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在内的54项国家级重大项目,以及一大批企业重要课题,累计科研经费到款6.25亿元;石墨烯膜、燃料电池材料、分子筛碳捕集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分别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在AIChE J.、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三大化学工程主流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部分成果被Chem& Eng News等报道;发明专利授权430余件,PCT专利申请10件;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项;培育了膜材料、绿色化工等领域的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南通王子浆纸一体化废水零排放项目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
4、人才培养
学院形成了基于“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对接的特色化工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培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名全国百篇优博,2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培养的学生中有10余人在华盛顿大学等知名学府担任教授职务,20余人在中石化等大型企业担任高级职务,为国际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5、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构建创新性的开放合作体系,着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与南京、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地方政府及科技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技术研究院或产业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中石化、中丹、京博、恒逸等大型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广泛与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院士在内的美国、德国、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等知名专家学者合作,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教授学生互访;学院教师担任大会主席,策划和组织了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如膜与膜过程领域ICOM 2014、可持续化工产品工程与过程工程领域SCPPE 2016;多名教师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规划,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咨询支持。
温馨提示: 该信息自网络渠道整理,没有辨别其有效真实性,若对本信息有意向,请联系院校老师核实。若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同时提醒大家,在调剂复试阶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过程中涉及金钱等,切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谢谢。 删除信息请联系 tiaoj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