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
根据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国家分数线,结合我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情况与招生计划人数,预计我院各专业均有部分调剂名额。国家调剂系统预计3月20日左右开放,请广大考生持续关注本学院相关信息发布,具体调剂要求和政策信息等以后续发布最新信息为准。
石油工程学院拥有水合物,油气回收,管输技术,腐蚀与防护、智能油田,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钻井与钻井液,地热,燃料,暖通等研究方向。除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所属专业和方向以外,材料、机械、化学、控制、多相流、能源利用等专业和方向在石油工程学院各学科均能广泛结合、深入应用。欢迎符合调剂政策,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考生申请调剂并登记。
一、预调剂政策
根据2022学院研究生招生计划,目前尚有预调剂名额,欢迎初试成绩达到国家2022年复试最低控制线(A类)的考生报名并预先登记!
1.预调剂登记的考生,在录取名额内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录取资格。
2.若被录取,享受以下奖助政策(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每生每年2万元;(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全日制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第一学年,对于来自985、211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的调剂考生,每生12000元、其他考生8000元;(3)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在学研究生,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每生每年6000元;(4)研究生勤工助学津贴。承担勤工助学岗位的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津贴,每月薪酬最高可达800元;(5)学院另设有特色企业奖助金等,奖助金额800-5000/人。(具体以最新政策为准。)
二、预调剂要求
1.预调剂考生初试成绩达到调入专业国家2022年复试最低控制线(A类)要求;
2.申请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专业课科目相同或相近。
3.满足教育部等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有关调剂的其它要求。
三、预调剂专业及名额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招生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 |
复试参考课程 |
调剂状态 |
工学 |
0820(学硕)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01油气井工程 02油气田开发工程 03油气储运工程 |
政治、英语、数学 |
01油气井工程\02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层物理、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英语; 03油气储运工程: 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专业英语 |
接收调剂 |
工学 |
0807(学硕)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01高效与洁净燃烧新技术 02气体污染物排放控制及有机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 03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及储能技术与装备 04新型强化传热、隔热技术及新材料 05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多能互补技术 |
政治、英语、数学 |
传热学、锅炉原理、专业英语 |
接收调剂 |
工学 |
0857(专硕) 资源与环境 |
0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0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0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
政治、英语、数学 |
01油气井工程\02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层物理、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英语; 03油气储运工程: 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专业英语 |
接收调剂 |
工学 |
0858(专硕) 能源动力 |
01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及多能互补技术 02气体污染物排放控制及固废综合处理技术 03高效换热及保温新技术、新材料 04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及储能技术与装备 05热泵及空调制冷新技术 |
政治、英语、数学 |
传热学、锅炉原理、专业英语 |
接收调剂 |
四、联系方式
QQ群:812035193
电话:0519-86330800
学院导师介绍:http://cpe.cczu.edu.cn/5875/list.htm
五、调剂预申请
扫二维码,填写预调剂基本信息(注:所提交信息仅用于学院组织调剂工作,非正式调剂申请。正式调剂请在调剂系统开放时,第一时间登录调剂系统进行操作。)
https://wj.qq.com/s2/8184036/df1b/https://wj.qq.com/s2/8184036/df1b/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3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科教城、西太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5亿元。学校设有21个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206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900人。同时设立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省优势学科2个、省“十三五”重点学科7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0个学科上榜。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7项,实现金奖“四连冠”,2020年捧得“优胜杯”;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1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和“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分列第91位和第44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13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66%。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22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全国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0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00余件。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8个、产学研基地515个、校企联盟436个。2016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品质国际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1项。学校通过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现有4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与玻利瓦尔大学共建我国在委内瑞拉的首家孔子学院,承办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孔子课堂。成立跨文化研究院、泰国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文化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不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
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常州大学正在全力推进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学校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石油工程学院简介
石油工程学院能源学院是常州大学最具石油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源于1987年创办的石油储运和热能工程专业(2010年9月成立石油工程学院、2021年6月成立能源工程学院),下设油气储运工程系、石油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等4个教学系和2个国家级教育(教学)中心。
现有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4个本科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和江苏省一流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江苏省“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油气储运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资源与环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能源动力(动力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学院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约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约95%。有40余名教师具有海外访研修经历,有1人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有1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有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有13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拥有常州大学-中国石化集团华东石油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常州大学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国家安监局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中心、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油气储运实验中心、江苏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常州大学石油工程研究院、常州大学油气回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所、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以及八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聘请外籍专家来院讲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活动,并与俄罗斯、美、英、日、德、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目前已与美国北达科塔大学签订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协议和研究生“2+1”联合培养协议,每年招收2个班的国际留学生。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2020年发表论文118篇,其中SCI、EI期刊56篇,北大核心期刊42篇;鉴定1项,软件著作权6件,发明专利授权50件,转化20件),出版专著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80项、目前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7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
学院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讲好石油故事、弘扬铁人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创新能力强、考研率高、就业质量好。2019年本科生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荣获江苏省高校优质党支部。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类竞赛奖项超220项,省部级各类奖项超70项,其中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1年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突破,连续多年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取得佳绩。其中,2020年学院获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4项;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2项;第十届常州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高校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0江苏省研究生节能低碳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优秀奖1项;积极组织学生成功申报2020年度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31项。
学生考研和就业形势良好,近几年学院考研报考人数和达线率在逐年上升,2021年考研录取率近40%,位于江苏省高校前列。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每年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录用的比例不断攀升,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
温馨提示: 该信息自网络渠道整理,没有辨别其有效真实性,若对本信息有意向,请联系院校老师核实。若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同时提醒大家,在调剂复试阶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过程中涉及金钱等,切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谢谢。 删除信息请联系 tiaoji@163.com